본문 바로가기
台灣

二二八事件

by 시앙라이 2008. 10. 26.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19472月至5月間,在台灣所發生的官民衝突以及流血壓事件。

事件始於1947227發生在台北市的官民糾紛,由於公賣局緝員緝私的事件處理失當,228引發台北市民之請願示威、罷工、罷市。當日又發生公署衛兵槍擊請願民眾,事件乃由請願懲兇一變而對抗公署,進而激化省籍衝突。此一抗爭與衝突,迅即蔓延全島,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演變政治運動,最終導致官民間的武裝衝突,以及本地之台灣人和外省人間的一場族群衝突。二二八事件於台灣光復後不到一年半之間發生,其背景並非單一因素所能解釋的。事件本身與台灣獨立運動並沒有關聯,但對後來台獨運動的興起,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

 

背景

政治背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投降,向美中等盟國移交戰爭中的占領區。1945815,在中國大陸地區,中華民國政府派何應欽在南京接受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投降;在臺灣,中華民國政府在19451025在台北市中山堂,接受日本投降並接管台灣。陳儀被指派台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負責全台事務。

軍事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立刻又陷入國共內戰。在後勤上,此時美國逐漸停止對國軍的援助,但是蘇聯卻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支持共主義革命,包括支持共軍。1947年之後,在戰場上國軍逐漸陷入被動,蔣中正開始將台灣作反共復國基地加以建設和整肅。

經濟背景

在接管各日本占領區之後,經濟上由於維持國共內戰的龐大軍需以及光復初期國民黨官員腐敗滋生和政府相關管制政策不當,以致於民生物資不足,通貨膨脹十分嚴重。在大陸地區,中央銀行先后發行的法幣,金圓券幾近崩潰。台灣地區雖然情況較全國狀況好,但是比較日治時期經濟民生下降很多。

文化背景

經濟崩潰及台灣省行政官署內部貪問題所造成的社會問題相當嚴重,當時位居知識領導者的文化界和學生蓬勃掀起要求民主與經濟改革的活動。這方面,又以學界與報業人士最積極。對此,陳儀首的主政當局採取了『寬輿論(政治),緊經濟』的政策。一方面並未嚴格禁止批評時政的言論,另一方面卻積極實施更嚴格的經濟管控措施。

 

事件遠因

· 二戰期間美軍空襲台灣,重創台灣業,與1937年相比,農業產值只有1937年的49%:  工業產值更不到33%。

· 學校、商店、工廠、醫院、鐵路、發電廠等建設受到戰火嚴重破壞,重建工作困難,

直接影響經濟。

· 日本政府停止台灣人儲蓄金歸還申請,債券成廢紙,造成金融物價秩序混亂。

· 二戰期間台灣人踴躍參戰,支持、協助日軍侵略行動,導致外省人敵視台灣人。

· 處理日問題

· 台灣人參與政治的差別待遇

· 部分官員之官僚作風與貪

· 台灣人與大陸人語言日常習慣的隔

· 政治風氣與軍紀太差

· 通貨膨脹嚴重

· 公營事業與民爭利

· 事件經過

 

 

二二八事件起始點:南京西路與延平北路交接的現況

 

2005年底被拆除殆盡的原天馬茶房舊址空地上掛了條『向228英靈致敬』的布條。

1947227,「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緝員傅學通、葉得根、盛鐵夫、鍾延洲、趙子健、劉超群等六人及四名警察,在台北市南京西路的天馬茶房(約位於今延平北路附近)前發現寡婦林江邁(40歲,育有一子一女)販賣私煙,緝員沒收林婦所販賣的香煙及身上所有的錢財。林婦以家計困難,跪地求饒。緝員堅持不讓步,而民眾越聚越多的情況下,林婦被槍托擊傷頭部。

民眾目睹此景後極憤怒,乃將緝員包圍,傅等人開槍警告,不幸誤殺了當時在自宅樓下觀看熱鬧的市民陳文溪。激憤的群眾在當就包圍警察局,要求懲兇,但得不到滿意的答覆。第二天,台北市部分地區罷工、罷市,不少市民除了前往肇事緝員所任職的專賣局分局抗議,並要求公賣局分局長歐陽正宅下臺負責。群眾抗議中,發生零星焚燒事件並造成一名警察死亡。之後,抗議群眾聚眾集結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門口(即現在行政院)請願示威,過程裡面,因公署衛兵開槍造成傷亡,讓民眾情。之後,抗議民眾轉進公署附近的台北新公園(後改名二二八和平公園)繼續示威集結,並同時佔領位於新公園內的台灣廣播電台,利用廣播報導事件始末。至此,長期對國府不滿情,加上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處理不當,因而從31起,終於爆發了全島性的反抗政府事件。

如果不把零星發生的暴動事件1考慮進來的話,這些反抗事件大致上循著兩條同時發生的路線在進行政治交涉路線另一武裝抗爭路線。一方面,台北及各地的各級民意代表及社會名流,紛紛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簡稱「處委會」),和行政長官陳儀展開協商談判,並對陳儀提出逮捕貪官吏、廢止行政長官公署、實施省自治、在行政、司法、軍事各方面起用台灣人等要求

 

另一方面,在台中、嘉義、斗六、高雄、花蓮等地,則出現以若干民間力量收槍械,組織民兵,試圖以武力進行抗爭的試,這其中當以由前台灣共黨領袖謝雪紅所號召的台中地區「二七部隊」最有名

 

陳儀表面上做了一些讓步,如解除臨時頒布的戒嚴令,以換取時間,但事實上陳儀以『台灣民眾缺乏國家意識易排斥外省人的封建思想所惑』、「有組織叛亂行」、「獨立等叛國」、「對於奸黨亂徒須以武力消滅」「有政治慾望之人士,高唱大台灣主義,冀達台人治台之目的。』(陳儀致蔣中正函)由,暗中要求國民黨中央緊急派兵前來台灣壓。38,不察相的蔣介石自大陸派來的援軍(21師整編師)抵達,陳儀就對這未及成熟就爆發的叛亂回以徹底的壓。連擁有警察武裝的台中「二七部隊」也無法有效抵,只能撤退至中部山脈入口里並自行解散。17日,中央政府派遣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台「宣撫」,都市裡的虐殺行表面上暫告結束,但實際上的「清鄉工作」(發事件參加者的滾雪球作戰),在之後仍繼續持續了九個月之久。

 

사용자 삽입 이미지

二二八事件起始點:南京西路與延平北路交接的現況

사용자 삽입 이미지

2005年底被拆除殆盡的原天馬茶房舊址

  

  

   

사용자 삽입 이미지 사용자 삽입 이미지

生氣的群眾聚集在專賣局台北分局門口。時間為1947.02.28

 

 

 

 

二二八事件中台灣原住民的參與

二二八事件中也有不少台灣原住民參加台灣人的反抗,而鄒族參與進攻嘉義水上機場也是一個例子。

194731鄒族的壯年(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南洋打仗的「精兵」),11點左右開始從樂野出發,走向觸口。當時集合了所有鄒村落中各派出所的槍枝及平常打獵用的獵槍,還帶了山刀。鄒族人花不到一小時的時間攻下紅毛埤軍械庫。有了這些裝備,並進而圍堵嘉義水上機場。

之後,由於主戰、主和,意見分歧;高一生便下令鄒人部隊撤回山上。

 

二二八事件的影響

 由國民黨軍隊操作、架設在救火車上的機關槍。當時服務於聯合國的Dr. M. Ottsen在台南親眼看到該事件的發生。詳細拍攝日期不詳。根據李筱峰(199599-102)究,在此次事件中,不論是政治交涉路線,或者是武裝抗爭路線,他們在事件中所提出的訴求,事實上都僅止於「高度自治」而已,在國家認同的層次上,基本上仍以大中國認同的對象,並未提昇到「台灣獨立」的要求。但是,在這次事件以後,面對國民黨政府對台灣人殘酷的屠殺,台灣本省人和自中國大的外省人之間的隔加深,台灣人想要追求自己之獨立國家的想法,從此漸漸生出來。可以說,二二八事件是之後台灣獨立運動的起點(例如:台灣獨立運動開創元老廖文毅與廖文奎兄弟)。美國學者Meisner(1964, 155)就這樣表示「『二二八』一詞,不僅僅是[在海外]流亡之台灣獨立團體的口號,更是喚起所有已成年台灣人之個人悲慘經驗的一個象徵。」台灣作家李喬也這樣表示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史上,死傷最慘最多,影響最深廣的歷史事件。「二二八」已成台灣人共同的夢魘、族群的共同潛意識台灣人的意識、精神、情操、人間形象、人生理想,藝術創造,價觀念等等,都隱含了「二二八」的因子。

這件事件多少牽涉到『省籍問題』,不少臺灣人將這次悲劇簡單歸納於『外省人的報復』,故對外省人敢怒不敢言。另一方面,外省人在國府刻意曲事件(等同共叛亂、台獨)相下,長年來也對此事件抱持有另外一種看法。因此也造成日後一世代間,本省人在婚姻上、就業上對外省人的排斥(黃秀政、張勝、吳文星,台灣史)。雖然近年來台灣四大族群逐漸彌合,但潛意識中本省與外省人的隔仍依舊存在,可見此事件對台灣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埋下了不可忽略的深遠影響。

 

 

사용자 삽입 이미지

 

左上圖 : 終戰後,台灣人熱烈迎接心中的「祖國」-中國,然而對中國卻不了解。圖掛在延平北路(當時還叫太平町)的歡迎標語,圖中的中華民國「國旗」的天白日位置放反了,可見台灣人對中國生疏之一斑。一年四個月後,這個地方附近發生延平北路緝煙血案,引爆了二二八事件。

 

左下圖:平日愛好書法的花蓮名醫張七了歡迎心目中的祖國,曾於終戰之初,在花蓮籌建歡迎牌樓。這是張七郎為了書寫歡迎對聯,事先練習的習字帖。張七萬萬沒想到,在他「迎來旗幟慶重新」的一年四個月後,他不但沒有「慶重新」,卻屈死在他所歡迎的「祖國」的槍下。

右上圖年學生揮舞著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子,迎接中國軍隊的到來。 

 

右下圖:戰後初期的台灣,軍人開槍滋事的案件,層出不窮,街頭擾攘不安。